
1 五行相生相克
五行相生:金(肺)生水,水(肾)生木,木(肝)生火,火(心)生土,土(脾胃)生金
五行相克:木(肝)克土,土(脾胃)克水,水(肾)克火,火(心)克金,金(肺)克木
2 五邪
2.1 五邪的概念
– 五种病邪的合称,指“虚邪”、“实邪”、“贼邪”、“微邪”、“正邪”等五种。
– 五邪是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明五脏受病的情况。
2.2 五邪的具体定义
– 凡病邪从生我(母)的方面传来,称为“虚邪”;
– 病从我生(子)的方面传来,称为“实邪”;
– 病邪从克我的方面传来,称为“贼邪”;
– 病邪从我克的方面传来,称为“微邪”;
– 本脏受到同一属性的病邪侵犯而致病的,称为“正邪”(见《难经五十难》)。
需要注意的是,
– 临床上,病邪的虚、实、微、贼等性质,主要从临床表现的轻重而定,不应据此生搬硬套。
– 另外指风、寒、湿、雾、伤食等五种病邪(《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。
– 另外指中风、伤暑、饮食劳倦,伤寒,中湿(见《难经四十九难》:「有中风,有伤暑,有饮食劳倦,有伤寒、有中湿,此之谓五邪」)。
2 五脏的治疗法则
– 实则泻之,虚则补之
– 子能令母实,母能令子虚
《难经·六十九难》中说:“虚者补其母,实者泻其子,当先补之,然后泻之,不实不虚,以经取之者,是正经自生病,不中他邪也,当自取其经,故言以经取之。”
3 五脏与七情的关系
中医学中的七情是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志活动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·七气叙论》夫五脏六腑,阴阳升降,非气不生。神静则宁,情动则乱,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,七者不同,各随其本脏所生所伤而为病。故喜伤心,其气散;怒伤肝,其气击;忧伤肺,其气聚;思伤脾,其气结;悲伤心胞,其气急;恐伤肾,其气怯;惊伤胆,其气乱。虽七诊自殊,无逾于气。黄帝曰∶余知百病生于气也。但古论有寒热忧恚,而无思悲恐惊,似不伦类,于理未然。然六腑无说,惟胆有者,盖是奇恒净腑,非转输例,故能蓄惊而为病。
参阅文档
=================
五邪
———-
https://www.yixue.com/%E4%BA%94%E9%82%AA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 论·七气叙论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https://www.zysj.com.cn/lilunshuji/sanyinjiyibingzhengfanglun/627-12-16.html
治疗法则
—————
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9/0820/23/61908226_856134843.shtml
没有评论